90后小伙的废品收购经

    在中国1.25亿市场主体中,有九成以上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,形态各异的中小微、个体户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,遍布全国各个行业与角落,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。

    突如其来的疫情,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的冲击不言而喻,企业生死大考就在眼前。有统计显示,2019年河北省市场主体总量为616.89万户,如果按占比九成估算,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过550万户。这一庞大的群体如何在危机中生存发展,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和机遇,乃至迈出转型升级的脚步?特别策划《小微企业变形记》。记者探访我省多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代表,来听听上半年他们过的怎么样?能否在危机中寻得机遇,走出了怎样的“自救”与发展之路?

    今天我们先去认识一位90后。5年前创办科技公司,今年又研发出便民服务线上平台,他大胆利用互联网,做起了”变废为宝“的生意。

    废旧衣物是我国倡导的可回收再利用的再生资源,然而因为没有成规模的回收渠道,许多废旧衣物最终不得不被丢进垃圾桶。中国循环经济学会2019年有一项数据显示,我国每年有约2600万吨旧衣物被扔进垃圾桶,再利用率不到1%。

    来自沧州任丘的90后青年王海伦,2017年开始瞄准了全国的废旧衣物回收市场,在他看来这块市场潜在价值非常可观:“这个事会有很多线下的那些收费品的,我想能不能以互联网的模式,以互联网+的模式,把它放在一个互联网上,让他们自动在平台上下单,可以自动就去接订单,就去上门回收了。说白了就是把整个的一个回收旧物品的产业链全部给它改变,改到线上去。”

    王海伦摒弃了传统的线下散户废旧品回收模式,通过研发线上回收平台“善回收APP”,紧抓互联网+大数据,通过品牌代理的模式,将线下散户聚拢到平台上,用户只需要在平台提出衣物回收申请,各个废品回收人员可以接单,并按照每斤5毛钱的价格购买旧衣物,而这部分钱都是王海伦提前垫资,公司则直接跟各大代理商对接,根据市场行情按照每吨3000-5000元不等的价格进行回收,多次分拣后再出口,赚取中间差价。“这个事情不是说以赚钱的目的,而是以养住公司的责任把这个事情做到全国,把全国所有的旧物品都能收上来,这是我的一个初心。最早以前所有的一些旧物品,一些发达国家运到我们中国,但是现在我们中国起来了,我们要把我们不用的东西运到国外去,换取现金”。

    截止2020年初,“善回收”已经招募了300多位区域经理,在全国有上千家代收点覆盖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江苏、浙江等多个省份。本以为按照正常的发展计划,王海伦的互联网废品回收行业会布局更广,但受疫情的影响,他不得不暂停回收平台功能。王海伦:“为了全国考虑,平台必须要停,一直停到了4月1号,我们下面的代理,那时候有200多家,他们说你这平台这一个现在也回收不了,现在你们技术研发也没有完善,一顿的埋怨,撤了得有30多个代理。”

    不仅如此,4月之前,出口受到严重影响,王海伦收上来的旧衣服无法出口,被迫压在手里。房租、物业费、员工工资等等加起来,每个月就要支出近40万元。前几年摸爬滚打积攒的上百万资本,眼看就要被耗空。

    处危思变,面对疫情的冲击,王海伦警觉到对于一个科技公司来说,单一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。“我们“善宜家”平台是疫情过后才上的线,那么现在的一个整体用户有几万,然后我们之前光做回收板块,因为回收板块特别单一,揽不住用户,所以我们就把 “善回收”改成了“善宜家”,我们打造一个便民服务平台,只要是他家庭需要的,我们都会放在我们平台上。”

    这个月,王海伦正准备扎根石家庄,全力推广自己的便民服务平台:“以旧物品敲开用户家大门,包括跑腿,家政,睦邻社区,社区小店还有以旧换新,我们今年也都上来了,这个板块后期盈利会更多一些。”

    虽然线上平台功能越来越多,越来越复杂,但王海伦创立企业的初心没有变,他要充分挖掘全国废旧物品的再利用价值。虽然前路艰难,但王海伦对自己的事业有坚定的信心和大胆的规划。“上市是必须要做,但是如果这个公司不上市,他就不会去太长久。如果上市把这个东西做成品牌,全国人都知道就说一个收破烂的公司,然后达到了中国100强或者是中国10强,这个时候(初心)会延续的。”